近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專家,系統研究了中國近百年來氣溫-降水復合極端事件的時空變化規律,從氣候變化、年際變化和極端事件耦合性的角度,評估了影響中國復合極端事件多尺度變化的主導因子。
復合極端事件一般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極端事件同時或連續發生,或在不同地區同時發生。與單個極端事件相比,復合極端事件的影響往往不只是簡單的疊加效應。隨著全球變暖加劇,許多地區發生復合極端事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因此,孤立地分析單個極端事件可能會嚴重低估實際的災害損失。
研究發現,中國氣溫-降水復合極端事件的總頻數總體呈上升趨勢。1901—1950年暖干和暖濕事件增加;1951—1995年冷性復合事件(冷濕和冷干)相對頻繁,其中冷濕事件占主導地位;1996年之后暖性復合事件(暖濕和暖干)快速增加,占據主導地位,其中暖濕事件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頻繁出現,暖干事件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華北地區。
總體看,近百年來暖干和冷濕事件的發生頻數高于暖濕和冷干事件,但是1996年以后暖濕事件的增加速度很快,尤其在西北地區,這與西北地區的暖濕化特征一致。近20年影響中國的復合極端事件主要是暖干和暖濕事件。進一步的多尺度分析表明,長期變化和低頻振蕩對中國氣溫-降水復合極端事件變化的影響和貢獻最大。
(作者:趙亮?吳鵬?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