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13時,三峽水庫壩前水位達到175米,在精準氣象預報結論支持下,2023年三峽水庫滿蓄目標順利實現。自《長江經濟帶氣象保障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發以來,氣象部門強化組織協調、完善運行機制、強化災害聯防、加強部門合作,國省市縣四級聯動,扎實開展長江經濟帶氣象保障能力建設,逐步形成全流域“一盤棋”發展格局。
精密監測是開展各項業務的基礎。兩年多來,長江流域各?。ㄗ灾螀^、直轄市)氣象部門均編制完成氣象觀測站網布局設計方案。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新建或升級了約800個自動氣象站、兩套地基遙感垂直觀測系統和15部X波段天氣雷達。長江經濟帶水文、航運氣象監測及實況業務得到強化,各關鍵區衛星遙感動態實時氣候監測與評估能力不斷提升。在觀測站網不斷優化的同時,裝備保障和數據處理能力也同步提高,專業運維團隊建立、計量檢定體系升級、多種流域精細化資料和產品陸續研制出爐,為服務保障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數據生產要素。
兩年多來,氣象部門持續提升長江經濟帶精準預報能力,為水文、航運、生態環境等多領域提供支撐。目前,長江經濟帶精細化定量降水預報空間分辨率達5公里,0—12小時時間分辨率達1小時,基于智能網格預報的0—10天中小河流面雨量精細化預報業務初步開展,流域水文氣象預報模型完成構建。氣候預測和氣候影響評估業務均得到發展,氣象部門加強了對流域旱澇災害及其對大型水庫水資源利用、發電、供水、防洪和流域航運、生態環境等影響的監測評估,并開展面向重點行業、領域的氣候變化影響風險評估和應用示范。
湖北省荊州市氣象局科研人員在石首天鵝洲麋鹿保護區開展光譜監測。荊州市氣象局供圖
在監測和預報能力建設取得進展的基礎上,長江經濟帶精細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氣象部門在全流域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評估致災因子危險性,構建相關數據庫。流域各?。ㄗ灾螀^、直轄市)氣象部門基于精細化智能網格預報產品,積極研發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和影響預報技術及產品,用于防范應對流域氣象災害、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各類次生災害。多地氣象部門開展長江航運氣象風險預警,涉及能見度、風、降水、強對流等多種要素。在生態保護與修復領域,流域各?。ㄗ灾螀^、直轄市)氣象部門因地制宜,采取建立生態健康氣象評價體系、編制生態遙感年報、開展生態監測評估等措施提升服務能力。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氣象局工作人員在該縣南北港江豚保護基地乘船觀測氣象數據,記錄江豚出水活動、頻率等。 攝影:魏東升
此外,氣象部門不斷完善基于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的長江流域智能氣象服務平臺,初步實現“數算一體”平臺化服務。長江經濟帶氣象保障協同創新不斷強化,國省協同、多部門聯合凝練重點科技問題聯合攻關,針對性破解西南渦、梅雨鋒等關鍵難題。
(作者:劉釗?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