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步入深秋,冷風吹來絲絲凄涼,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95°,一般在每年公歷的10月7日至9日。隨著太陽直射點從赤道繼續南移,北半球地面接收到的太陽熱量不斷減少,氣溫繼續下降,露水變得更冷,快要凝結成霜,故為寒露?!对铝钇呤蚣狻酚小熬旁鹿?,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的記載。 寒露與白露的“露”字均是水汽凝結之意,但與白露相比,寒露時的氣溫更低,故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一說。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是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的標志,“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此時的溫度和濕度一般雙雙下降。 |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步入深秋,冷風吹來絲絲凄涼,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95°,一般在每年公歷的10月7日至9日。隨著太陽直射點從赤道繼續南移,北半球地面接收到的太陽熱量不斷減少,氣溫繼續下降,露水變得更冷,快要凝結成霜,故為寒露?!对铝钇呤蚣狻酚小熬旁鹿?,露氣寒冷,將凝結也”的記載。
寒露與白露的“露”字均是水汽凝結之意,但與白露相比,寒露時的氣溫更低,故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一說。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是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的標志,“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此時的溫度和濕度一般雙雙下降。
寒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意為時至寒露,鴻雁在空中列隊南飛越冬,古人有先到為主、后至為賓的說法,從白露時節開始南遷的鴻雁,到了寒露時節就已經是最后一批了,而到南方的時間也晚于白露時節遷徙的鴻雁,故稱為“賓”;天氣漸寒,雀鳥沒了蹤影,海邊卻出現很多外殼顏色及條紋與雀鳥相似的蛤蜊,古人看到便以為是雀鳥所變;深秋時節,百花逐漸凋零,但秋菊卻開始盛開。
寒露是秋中之秋,天氣變化節奏快。就全國平均而言,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降水減少速率最快,也是平均氣溫下降幅度最大的節氣。
進入寒露,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冷高壓控制之下,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溫差較大,并且雨季結束,秋燥明顯。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轉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褲”,說明這時氣溫已經開始下降,人們要開始注意防寒保暖。
寒露過后,我國平均氣溫地域分布差異明顯。長江沿岸地區最高氣溫較少高于30℃以上,華南地區最低氣溫也多低于20℃;10℃等溫線南移至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以下。此時南方雖還未完全走出夏季,但秋意漸濃;北方已儼然是一派深秋景象,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甚至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寒露時節,天氣常常晴空萬里、晝暖夜涼,對秋收十分有利。所以寒露至霜降這段時間是秋熟作物成熟、越冬作物開始播種的秋收秋種大忙季節,也是秋管的重要時期。
北方地區此時正值玉米、紅薯、黃豆、花生、大蔥、山楂等的收獲期和棉花采摘期,同時也是冬小麥種植的農忙時節?!昂斗N小麥,種一碗,收一斗”“晚種一天,少收一石”,此時農戶一般會全家齊上陣,加緊播種進度,以免影響小麥產量?!熬旁潞短鞚u寒,整理土地莫消閑”,秋收過后,還有翻地的農活要忙。此時翻地除了有利于養地,還能通過夜間低溫將翻到地表的蟲卵凍死,減少來年莊稼的病蟲害。
南方地區,農民趕在寒露節氣種植油菜、蠶豆等耐寒作物,此時單季晚稻即將成熟,開始收割,雙季晚稻正處于抽穗灌漿期,應加強田間管理。這一時期最怕“寒露風”,即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帶來顯著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減產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它也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為了抵御“寒露風”的影響,可采用施農家肥強壯株稈,加強田間灌溉保持溫度等措施。
寒露傳統習俗主要有賞楓葉、吃芝麻、吃螃蟹、飲秋茶等。寒露到,天氣轉寒,人們為了適應天氣變化,講究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于是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芝麻具有潤腸燥、排毒的功能。
寒露節氣涼爽宜人,非常適宜戶外活動,又與重陽節相近,所以人們有登高習俗,寓意“步步高升”“高壽”之意。登高習俗主要流行于黃河以北地區?!巴\囎鴲蹢髁滞?,霜葉紅于二月花”,這一時節也是賞楓葉的好時候,此時登上山峰,欣賞漫山紅葉,已成為北方人們秋季十分熱衷的戶外活動。
在江南地區,除了賞菊、吃蟹,人們還喜歡釣魚。寒露后天氣漸涼,水溫也下降到魚類喜愛的溫度,在太陽曬不透的深水區,一些魚兒喜歡游到溫暖向陽的淺水區覓食,此時垂釣易上鉤,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秋釣邊”。
《池上》
唐·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策劃:張倩 文字:張倩?攝影:林利軍?制作:李響 設計:李梁威